201206071805183195

 

 

有過這樣的經驗嗎──處於一段戀情之中,只覺另一半非常完美,無論對方有甚麼顯而易見的問題,小如個性、生活習慣、大如施暴、欠債、不忠,總是深信他會改善。如果別人提出客觀的勸諫,總覺得是別人誤解了他。有時候自己也覺得很苦,但怎麼都離不開。

為什麼?

人對於傷害的心理反應有兩種方向:一種是離開傷害自己的人可惜深陷於情愛的人並不容易做出如此明快的決定。;另一種是否認自己受到傷害的事實說服自己或催眠自己──「他並不壞」、「他不是刻意要傷害我」、「他不是要騙我的錢」……試圖相信他的所有行為都是因為不得已,用這種方式拒絕承認自己受損的事實。

 一個人能否採取第一種做法,讓自己停止受傷,與自信有關。自信原本就不夠穩定、或是在長期委屈的關係中磨損,都會使人缺乏力量,無法掙脫困境。

我們心中都有一種天真的假設:「如果我很好,別人應該會喜愛我。」所以,如果別人不喜愛我、甚至傷害我,大概是我不夠好吧?

只要冷靜思考,就知道自己好或不好、值不值得被愛,與有沒有被愛、有沒有受到合理的對待,其實是獨立無關的兩件事。看別人的遭遇時,我們都很清楚。

看自己時就糊塗了。

缺乏自信或是不曾好好被愛護的人,遇上反覆使壞、撒謊再認錯求和的戀人,非常容易沉迷。其他人常覺得不可思議,這個離不開痛苦的人到底怎麼了?聽朋友訴苦卻幫不上忙並不是一件好受的事,許多人只好採取保持距離的態度。結果,深陷痛苦關係的人感覺朋友都不關心自己,因為孤單,更加留戀身邊的伴侶,無法自拔,也愈是和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

遇到不合理的對待時,妳會更努力地付出嗎?期待對方總有一天會感動?過度付出的人,內心真正的期望是「被別人以相同的方式對待」,但往往不自覺或不願意承認,以為自己無怨無悔──「我並沒有希望他也這樣愛我,我只想用我的方式愛他,我享受給予。」

認真聽過自己的聲音嗎?

我需要甚麼?

得不到期望中的對待時,如果無法徹底面對令人失望的現實,就很難甘心撤退,像是一場血本無歸的賭局。不願放棄而更加執著、癡情、犧牲……繼續投入的成本,只會讓自己距離回本更遠。

在關係裡,所有的角色都是對應的。當一方選擇了照顧者的角色,另一方往往會相對演出受照顧者的角色。如果目前的關係膠著於令人不愉快的對應,不妨認真問問自己──「我想要如何被對待?」許多人以為只要「以身作則」,先給對方自己想要的東西,對方就會依樣回饋。這種「有來有往」的原理並不是對每個人都有效!必須把需求清楚地表達出來,讓對方知道自己真正的感受,也讓對方瞭解自己是有底線的。

在關係中,真正需要以身作則的是:「看!我是這樣愛惜自己的。請你也如此對我吧!」

 

arrow
arrow

    自殺防止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